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重温青衿哲思 淬炼生涯真谛——晓红副院长开讲“人生与职业的价值——重读马克思《青年人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08-28

2025年8月13日晚,第五十五期SNAI青年思政大讲堂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白晓红主讲“人生与职业的价值——重读马克思《青年人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2025级全体研究生参加。讲座围绕“人生与职业的价值”和“怎么想,怎么学,怎么写,怎么过”两方面内容展开,为2025级新生带来一场深刻而宏大的精神洗礼,点亮了学生职业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航标灯。

人生与职业的价值之重读——马克思17岁雄文的洞察

“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晓红副院长以“千年思想家”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洞察开篇,聚焦个人完美与社会贡献的辩证统一,带领学子重溯思想之源。这段写于1835年的文字,穿越两个世纪依然振聋发聩,引发现场沉思。白晓红以丰富史实解读经典:“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马克思撰写了十余篇中国通讯,揭露列强侵略本质,更预言了‘中华共和国’的诞生。”她将思想脉络延展至当代,从李大钊传播“火种”到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伟大建党精神”,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征程,通过现身说法谈及支部生活感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追寻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史,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命题。

人生与职业的价值之追问——人生价值的“八个视角”

在谈及人生价值时,晓红副院长构建了立体化的价值认知框架:一是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映射的人类需求层次性和过程性视角,强调成长历程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过程性;二是马斯洛需求理论映射的人类需求层次的阶段性和社会性视角,对比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生命进阶,诠释自我实现与社会贡献的统一;三是历史与家庭的价值观视角,解析《钱氏家训》中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价值观选择,“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揭示千年文脉滋养的价值基因;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中国儒释道“正乃是法门”与“天人合一”观,强调遵循自然规律的身心修炼“知行合一”之道,口授心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方法贯通的基本逻辑,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确立文化自信,回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与灵魂的当代价值;五是“我是谁、为了谁、站在什么立场上”的中国共产党人视角,以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为例,阐释“为人民服务”宗旨如何在基层、一线、实践中淬炼成型;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晓红副院长就“民主、自由、爱国”展开论述,以学生身边案例和亲身经历娓娓道来,强调职业发展需要内在修养与外在规范的和谐统一,引发学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新审视;七是个体潜能与素质、历练与境界视角,晓红副院长通过分享父辈《家规》严于国法对自身的深刻影响,点明规范约束与后天习得的重要性;八是伟人的人生经历、三观养成、人格魅力视角,从毛主席“心之力”立志“我心即宇宙”解放全人类到习近平总书记15岁开始的7年知青生涯早早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心学”就是“为人民服务”,勉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家国情怀、立足当下、知行合一。晓红副院长以八维视角构建价值坐标系,启迪学生更好追求人生价值。

人生与职业的价值之力行——怎么想,怎么学,怎么写,怎么过

谈及职业价值,晓红副院长对“职业化”进行界定,并强调“立德为先”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汲取人类文明成果、古今中外贤达精神,继往圣绝学,立德、立言、立行。关于“怎么想”,晓红副院长通过对怎么看待“躺平”现象,怎么看待困境,怎么看待信仰等问题展开,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方向、坐标、动力,寻找外力主动“做功”,走出“小我”找到“大我”;关于“怎么学”,晓红副院长强调以兴趣为导向,确立目标,突破重点,呼吁学生“不唯书、不为上、只为实”,做具有求真勇气的“真人”;关于“怎么写”,晓红副院长强调要从中外经典中汲取灵感,勤读经典、观察现象,关注社会热点,多开展社会调查,养成写作习惯;关于“怎么过”,晓红副院长鼓励学生锚定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涵养包容、开放、多元、释放的时代特质,积极参与“五育并举“的“第二课堂”、投入实习实践的“第三课堂“,创建自治管理的“第四课堂”,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最后,晓红副院长对“不做假账”的校训进行解读,她认为“不做假账”是一种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超然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专业胜任能力,是专业主义者悲天悯人的社会责任情怀。她激励学生励志修身,知行合一,培养家国情怀,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并发出“无负今日,活在当下”的召唤。

在人工智能重塑行业的时代浪潮中,晓红副院长以“重读马克思”为钥,以“点亮灵魂“之矢,为学生打开了职业与生命的意义之门。此次讲座旨在引导学生在时代脉搏中寻找职业真谛,在学业实践中校准人生方向,以马克思等时代伟人的青春箴言坚定专业认同,树立职业操守,锤炼过硬本领,涵养服务国计民生的家国情怀,为成为复合型、战略型财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三个小时的讲座中,师生互动频繁,激发着同学们对“人生与职业价值”的深度思考,也在新一代会计人心中种下“为人类服务”思想的种子。

(撰稿:陈敬怡/摄影:蒋昊、贾雨明潼;供稿: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