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海玲)
7月12日,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工作坊(财经类专场)在上海举行,拉开了案例工作坊系列活动的序幕。
此次工作坊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主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承办。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6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创新案例开发与教学方法等内容,展开深入探讨,以更好提升案例育人效果,服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深挖实践“富矿”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亓彦伟表示,加强案例建设,开发高水平案例,深挖实践“富矿”,对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学位高质量发展,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开展案例工作坊系列活动,扎根学科特色,开展剖析式讲解,精细化分析,推动案例分类别内涵式发展。要强化育人导向,引导更加熟悉本学科案例教学方式,推动更多好案例用于课堂教学。要通过沟通交流,促进案例建设经验路径的相互借鉴,推动形成具备较高共识的案例建设模式。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总督学平辉表示,上海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和案例建设工作,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海高校的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大多数设有案例中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案例研究、教学、推广应用等工作。
他认为,要通过工作坊,推动在案例的研发、教学实践方面深入探讨,引导案例更好服务各专业学位类别人才培养,更好服务传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
优化案例教学实施路径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力谈到,工作坊为深挖财经实践“富矿”、创新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案例育人效果提供了良好契机。立信在案例教学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实践与探索,每年发布案例培育项目,引导鼓励教师投入案例研发与教学,
着力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反省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表示,立信将加大对案例开发的资源投入,进一步优化案例教学实施路径,探索完善案例教学全要素全环节系统,以高质量案例教学服务高层次实践创新财经人才培养。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白晓红介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作为财政部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产出式”教学开发经典案例241个,出版案例教材 14 辑,入库国家各类案例库 60 余个,20 余个在全国专业学位教指委评比中获得优秀。学院依托120多个政产学研基地,以高端财会学员为中心、以一线基层实践为平台、以标准化提炼,呈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探索。
“我们赞成学位中心‘创建中国特色财经案例库’的设想,中国的开放、发展提供了足够多的‘样态’‘样本’‘样板’,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寻找最佳实践、反思总结教训、提炼最新理论、共享中国智慧。”白晓红说。
专题讨论百花齐放
案例作为连接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研究形式和分析方法,可以将实践问题理论化、系统化,将高水平研究、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提升专业学位实践能力。
专家认为,要进一步推动案例教学提质增效,打通高校与企业间的壁垒,深挖实践“富”,促进专业学位高质量发展。
专题研讨环节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案例研究中心主任李颖琦,以及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院长、教授李培功主持。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商学院的专家学者分享了案例开发与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心得,呈现了相关学科案例研究的融合与创新。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的专家学者研讨了案例组织的机制设计与实施,结合各校建设经验,介绍了案例中心建设心得和案例平台运营模式。
来自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专家学者解析了案例开发与教学的关系,丰富了案例开发的视角和产教研的内在联系。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专家学者展示了案例开发的实景教学,分享了高质量案例的开发与写作、组织与管理。
据介绍,学位中心将按照分类建设的思路,分别面向管理类、工程类、社科类等专业学位类别开展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工作坊活动,推动在更大范围、更广学科、更多层面形成案例教学、开发、与研究的良性循环,深化案例建设理解认识,提升案例教学与开发能力水平,提高案例使用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