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炜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对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风险因子从 0.35 调整为 0.3;投资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 调整为 0.4;对于投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中未穿透的,风险因子从 0.6 调整为 0.5。这意味着险资权益资产的配置空间得到释放,将给A股带来新的增量资金。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风险因子是保险公司投资和经营业务的资本占用。下调风险因子将提高保险公司的资本使用效率,为保险资金入市打开空间。这使得保险资金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资本市场,对活跃资本市场具有一定的意义。
“下调风险因子有助于引导保险公司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按《通知》的规定估算,大约可带来 10%的增量资金入市。”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正高级会计师方国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分析认为,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 2021年底,保险资金在中国股市的持股市值约为3.7万亿元,这些资金主要通过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方式进入二级市场。另据2022年《中国保险行业管理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保险业总资产24.89万亿元,保险资金投资总额23.23万亿元,其中投资股票占比7.05%,投资公募基金占比 4.94%,换言之,投资二级市场的保险资金大约占比为12%。综合估算,入市的保险资金约为 3 万亿元。此次发布的《通知》下调相关投资的风险因子,大约能带来10%的增量保险资金即3000亿元左右。
“保险资金的投资在不同时间段与市场环境下会有所变化,具体的资金量因市场波动和投资策略的调整而有所变动。”方国斌说,保险资金的流动性较低,其进入二级市场的速度和规模还受到监管政策的限制和监管部门的审慎管理。因此,在考虑保险资金的投资规模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和监管因素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7 月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后,相关部门不断表态及出台支持政策。中国证监会8月18日的答记者问指出,“推动建立健全保险资金等权益投资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其加大权益类投资力度”。证监会8月24日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提出,“养老金、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正当其时。”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落实中央提出的“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部署,加大力度引入中长期资金特别是保险资金非常关键。据证监会披露,目前 A 股市场的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 20%的水平。而保险资金是最为主要的中长期资金之一,引导其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可以给A股带来显著的增量资金。当前A股整体低估值,保险资金可以加大逆周期布局的力度。与此同时,保险资金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可带来多赢。面对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加大权益资产配置也有利于保险资产的保值增值。
“此次《通知》有两点很重要,其一,下调风险因子是针对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及REITs;其二,要求保险公司加强投资收益长期考核,在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中公开披露近三年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王尧基说,引导保险资金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与加强长周期考核,都有利于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更好发挥其作为资本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杨德龙表示,金融机构应敢于逆向布局,趁现在很多优质资产的价格比较低,进行低位布局,从而为中长期获得超额收益打下基础。
( 本文观点仅代表专家本人的观点,与学院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