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问需问计 教学相长 ——学院首届审计专博培养模式改革师生研讨会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10

        8月31日全天,学院召开“首届审计专博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师生供需对接会”,本次会议深度研讨审计博士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启动审计专博培养“教案”与“学案”建设。学院党委书记张锋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审计专博行业教师、实践导师、博导、副博导、专任教师,以及教研部和研究生部相关老师、全体博士生共同出席会议。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白晓红主持会议。

        晓红副院长介绍了会议背景、目的和议程,介绍了学院致力于首批审计博士专业学位项目全方位全流程改革的做法与进展,本次会议是在形成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五类教师形成集体备课组,共同选课、研发课程大纲、研究授课方式,并对新生开展能力培养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召开的,旨在通过这样的多轮互动,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供需对接,探索积极有效的“教”案和“学”案体系,找到能用科学方法解决复杂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培养目标的新路径。

        8位博士生就“审计博士应当具备能力的认识、期望与要求”进行专题发言,提出了在学术研究、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综合能力提升的诉求,特别是反哺学院等方面的意愿,他们还热诚地分享了选择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理由,期待在充满职业化、应用化、高端化、国际化特色的选拔和培养方式下将自己长期创新实践与思考转化为支持审计行业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

        张锋书记在会上发表讲话。他首先向通过严格选拔的8位博士表示祝贺,欢迎他们作为首届审计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学习。听完大家的发言,他感受到三个共同特点:一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二是强化理论武装的诉求,三是提升综合能力的愿望。这些诉求和愿望是学院开展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并取得成效的重要思想基础。

        张书记强调,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审计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能力框架的设计,务必要按照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发展的改革要求,以及全国审计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着力做好四方面能力建设。一是政治能力。要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新理念、新要求,将审计放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坐标系中进行研究。二是理论能力。要全面了解中外审计理论、法律和实践,掌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规律,实现对审计相关问题的纵横比较。三是实践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系统研究。四是综合能力。特别要注重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体育能力的提升。

        关于博士生课程设计,张书记提出四方面工作原则。一要夯实基础,筑牢三个研究方向的专业根基。二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需求,聚焦重点课程。三要丰富教学形式,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四要持续地问需问计,不断优化完善课程体系。

        下午,晓红副院长主持了教学模式改革研讨。首批审计专博行业教师、导师、副导师、专任教师、教研部和研究生部相关老师共同围绕教学方式和授课模式展开研讨,学院审计系分享了事先研发的“示范教案”,在创建“教案”与“学案”建设、博士生管理等方面形成初步意见。

        学院党委非常重视首届审计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特别在博士新生入学前召开“审计专博首次线上师生见面会”。学院将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抓好做好审计博士教育,努力在第一届审计博士专业学位教学实践中实现“开门红”,提升博士生能力,提高社会影响力。

        今年以来,学院秉持国家在AI科技引领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要求,瞄准全国审计教指委关于“培养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审计领域复杂理论与实践问题人才”的目标,积极高建“政产学研用”平台,自申报专博点以来发展选任“行业教师”28人、“实践导师”5人,组成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强有力的院外教师团队,先后参与考试阶段的揭榜论文题目论证、培养阶段的课程体系、组建集体备课组、设计专题课程大纲等工作,在审计专博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供稿:研究生部)

1大合影_680

 

2白院长用_680

 

3.4个博士1_680

 

4.博士2_680

5最后大合影1_680

 

6最后大合影2_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