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故事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校友 > 校友服务 > 校友故事
【SNAI学员】韩旭:写在职业边上的思考(全国会计领军五期)
日期:2016-09-01

“我是和数字比较有缘分的。”平安银行企划部总经理韩旭这样回顾自己的经历。
        生于1972年的韩旭,基本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当时代的动荡逐渐成为过去,国家的脚步日趋平稳之际,韩旭这一代人也就开始了他们平稳又富于变化的人生。
        南开大学数学系本科、南开大学会计系硕士,1996年修习完学业的韩旭,顺利地进入工商银行工作,喜欢数字的他,无论是在校门内还是校门外,都在和数字打交道。
        一晃20来年的工作,让韩旭经历工商银行的发展,见证了中国金融行业的变化,他既从事实务,也喜欢思考;既亲手操办过工商银行的上市,也沉潜于金融学科的研究。
        当他回顾自己的历程之际,他没有注意自己曾经经历的波澜起伏,反而更愿意多一些思考。韩旭的职业生涯正如同一艘顺风船,风帆正劲,他的思考和见解,或许可以看作是他写在职业生涯边上的注脚。

 

 

韩旭

 

数字,看山还是山
        在韩旭看来,数学系里的数字,既抽象也富于美学概念;会计系里的数字,简单而充满了经济含义。
        他觉得,学习数字也像学习其他学科一样,有三个阶段: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也就是说,第一步还是先学,先被动去接受。但是,接受不是最终的目的,马上会在应用领域用。
        在用的时候,其实就会感觉到所学的东西,在实践中怎么用、能不能去用。韩旭认为,这个火候很难掌握,有的时候感觉不是山,看山不是山,应用之际,好象不太像学的东西那样简化。
        比方像学财务,那些公式都是明摆着的,“往往一些需要判断的东西,就是公式里面没有的,公式也往往都是不用做判断的,但是真正实践当中,往往最需要的就是判断,要判断哪些参数可以用。可以说,公式没问题,参数就不知道。”韩旭感觉,这些判断实际上在现实当中是非常普遍的,也只有到了看山还是山的阶段,早年那些学过东西,才能真正搞通了。

 

要把规则读薄
        韩旭说,我们现在讲“准则”。其实“准则”非常厚,内容非常多。
        这么多的内容,如何去理解就是一个问题。那怎么办呢?
        韩旭认为,准则大部分内容是针对经营,它的广度和深度与经营的联系变越来越密切。比如,对于一些金融衍生品,其实金融衍生品是表外业务,现在通过估值的方式从准则来讲反映在表内。“估值有工业价值,表外有记录,实际上它最初是没有这个东西的。当我们发现这个东西是和金融相关,所以就能把表内的东西向外延伸。”
        不妨再往深度里思考一下,韩旭说,现在在准则上面会提到商业模式。其实我们会发现会计准则越来越多和企业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等都深入联系起来。
        比如像金融资产一样,要可以出售,要作交易,交易就是随时跟踪价格变化。其实说资产都是同样的资产,为什么要区分不同的剂量方式?交易资产认为盈利的方式是通过交易获得的,持有的资产是通过持有期间的利息获得的,那么这个利息是固定的。
        这期间就有信用风险的问题,所以通过跟商业模式结合起来。然后把会计准则的要求融合到企业经营中,更加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而不是机械地讲原来的历史成本。在这个层面上,准则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在不断延伸。
        韩旭说,对于准则的理解,结合到他自身的工作,会更为深刻。韩旭全程参与了2004年-2006年期间的工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这个过程曾和很多投行接触,因为上市过程中,有竞争调查。
        韩旭在这个时候就发现,作为投资者来讲,一方面要看到工行现实的财务状况、财务信息;另一方面可能更加关注财务状况背后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支撑了工行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尤其关心这些动因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会是怎么样的?

 

构建工商银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具体来看,首先就是关注数字,然后关注数字背后的动因,因为这个涉及到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判断评价。所以,韩旭认为,这里面支撑的东西并不是财务的信息,还有很多财务背后业务或者企业经营上的东西。比方说在工行IPO的时候,投资方会看财务状况、财务信息,会看存款;但是他们还会看客户数,会了解到底有多少活跃的客户;还要了解按照资产分,工行客户大体是什么情况,并由此来判断工行的客户质量和成长性,投资方认为这个才是支持工行长期发展的东西。假如工行的客户基数还比较稳定,这就意味着只要中国社会在发展,大家的财富在增加,那么反映在工行的存款里面自然会增加。假如如果工行的客户结构不断改善,所谓高净值的客户不断增加,那么工行的成长性就会比同行更快……所以,当我们拆开了掰碎了看,就会发现,投资方在看这些东西。

 

构建一个平台
        基于对会计准备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韩旭在工行工作之际,构建了工商银行财务会计基本制度及对外信息披露体系,构建了工商银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完善合并报表制度,开发财务会计报告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合并会计报表披露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按照韩旭的理解,这就是管理加上会计。所以为什么是“管理+会计”呢?韩旭认为,因为会计的功能基本上就有工业确认计量、核算和报告,这实际上就有管理的内容。
        那么作为一个管理会计的体系,韩旭认为,实际上就是要把它做成全景式的地图一样,这个地图要能够反映和企业管理的现实情况。
        这里面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融合,既要有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也要反映客户情况、产品情况、渠道情况、团队情况,全面反映客户结构、客户分布,反映客户交易是通过哪些渠道实现了的,反映现有产品的业绩贡献情况,反映整个员工队伍绩效产能情况。
        当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把这些管理对象做了区分,那么把它们展示出来用在管理会计的平台。
        当我们把这个地图画出来以后,其实起到了几个作用。
        一是把很多经营的情况或者我们讲一些影响经营的动因情况,都透明化地展示出来。
        二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地图,不断学习思考。当决策者看这个地图时,就有点像行军打仗一样,这个地图都是一样的,有的人会看知道怎么去排兵布阵,经营上也是这样,这个地图给了我们一个学习思考的机会。
        三是通过这个地图,我们在做数据的整合、梳理、挖掘,通过这种整合梳理挖掘之后,有时候会形成新的想法;能够更好把经营的潜力,通过这种平台调动起来。
        做完这个平台,我认为作为财务工作者,应该有一种理解经营、服务经营的理念。韩旭在财务会计部门内提了一个口号:服务一线、服务经营、做业务的合作伙伴。服务一线,就是要了解市场,了解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有什么变化;服务经营,就是要理解企业经营方向、经营策略,使财务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做业务的合作伙伴,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帮助业务部门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感恩会计领军人才培训 感悟CFO
        当经历过实务,又经历过理论思考之后,韩旭认为要做将来的CFO,必须把握四个关键词。
         一是规划。规划就要和企业的战略发展结合起来,去规划要做成什么样的蛋糕,要看清楚企业的未来、方向。
        二是做大。就是讲企业实际上是利益相关者的主体,作为CFO,就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去借助利益相关者的力量把企业做大。
        三是分配。在企业经营中,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等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价值创造之后的。作为CFO要股东和企业之间、员工和企业之间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实际上都是要分配好这个蛋糕。
        四是善用。在企业持续发展过程当中,还要善于把资源投到最需要的地方,不仅仅是增收节支的概念,还有长期战略性投入是如何把握,日常管理有没有加强的地方等。
        我们作为一个财务工作者,特别是随着工作经历积累,随着职务往上走的,要学会理解什么是企业,理解什么是管理,然后再理解如何利用专业技能。
        在这个层面上,韩旭说,能够参加会计领军的培训,确实收获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拓宽了视野;还可以让财务人员跳出财务去看财务,在更大的视野下理解当下的工作,也可以让财务人员在当下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韩旭说:“参加会计领军的培训,很多东西的学习不是简单从老师讲的过程当中学到的,而是在对话交流当中学到的,这个对话交流包括和老师对话交流,也包括和老师之间讨论讲自己的不同观点,更包括在同学之间讨论中,基于自己不同观点讲自己的体会,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收获的。”
        我们处在一个变化的时代,韩旭说“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我们既要反思过往,更要反思未来,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

 

 

 

微信
  •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微信二维码
  • 财政部
    微信二维码
微博